两会圆桌,以“三量”激活优化城市潜在生产力

天津要“紧扣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,激活并优化城市潜在生产力,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,推进城市向内涵式发展转变”,要实现这样的目标,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路径是“进一步盘活存量、培育增量、提升质量”。代表委员们结合自己的岗位特点,纷纷给出解读、细化举措,一颗颗赤子之心,展望未来豪情满怀。

挖掘潜力盘活存量 因盘而活见行见效

“盘活存量是‘三量’工作的基础,政府工作报告中对‘存量’的内涵定义,除了闲置或低效的土地、房产、厂房等资源、资产外,还包括资金,包括产能以及老字号、老品牌等。2024年全市国资国企要按照市委、市政府部署要求,下好盘活存量的‘先手棋’,进一步把盘活存量工作做深做实,在见行见效上下功夫,为产业发展支撑、城市功能提升、公共服务完善助力‘添秤’。”市人大代表,市国资委党委书记、主任张勇表示。

他介绍,挖掘潜力做好存量盘活,首先要加快盘清“家底”,做到底数清、情况明,目前全市各市管企业都已做了“三量”方案,列出了盘活清单,以此为基础,市国资委已形成重点项目清单,要加强督促协调推动。推动过程中坚持分类施策,“一类一策”有序推进。在土地、房产方面,市国资委建立完善168个土地房产盘活项目任务台账,2024年内要实现40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,盘活150万平方米以上存量闲置或低效利用土地房产,重点推动金钟、柳林、一机床等城市更新项目加快建设,推动天拖等城市更新项目。在资金方面,盘点国有企业的货币资金,加强应收账款清收,减少存货资金占压。在产能方面,加快推动生产设施投产、达产,提高功能性设施经营水平。在品牌、资质方面,集中力量开展“老字号”振兴行动,“坚持一品一策”,深入推进729、抵羊、王朝等“老字号”企业赋能振兴。

“我们要积极提升盘活效果,推动国有企业‘因盘而活、盘而有效’,进一步焕发新生机、激发新动能,实现企业增效、员工增收、政府增税、城市增活力。”张勇表示。

对国有企业“因盘而活、盘而有效”,市人大代表,天津食品集团总经理助理,利达粮油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戈立新表示,利达粮油公司今年将对大米产业进行整体谋划,以“错位经营、统筹联动”的发展思路,对军粮城大米加工车间进行改造升级,开展集采购、加工、储存、销售于一体的大米全流程业务,盘活存量加工设施,服务区域粮食市场供应与保障;依托港口优势,对接天津海关,将处于半停滞状态的临港20万吨立筒仓纳入进口粮食港存仓,至2023年底,该立筒仓业务周转量已突破8万吨,成为服务我市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有力枢纽;利用临港产业园区剩余的156亩存量土地,规划建设粮食油脂应急物流中转项目,目前已完成土建工程验收,预计上半年整体完工,标志着临港产业园全面建成,具备粮油储备31万吨,小麦日处理1000吨,年饲料加工60万吨的综合能力,成为立足京津冀,辐射环渤海的粮食周转平台。

“我们今年还将启动闲置库房的改造升级,打造粮油贸易周转物流库;联合区政府推进城市更新改造项目,将低效资产打造成集商务办公、民用住宅、教育设施及其配套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。通过盘活存量,激发发展活力,我们有信心在2024年把利达粮油打造成百亿集团。”戈立新说。

拓宽思路培育增量 多措并举多维驱动

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,要拓宽思路培育增量。市人大代表,天津城投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赵鹏表示,城投集团将紧紧围绕“三量”工作要求,聚焦主业、多措并举、多维驱动,把存量资源转化为优质增量,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,优化生产力布局,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。

“存量是城市的底盘和支撑,增量是城市的未来和动能。城投集团立足国有资本投资公司、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、城市更新实施主体的职责使命,依托旗下丰富的城市资源场景,用好存量、增量辩证法,坚持市场化导向,争分夺秒拼经济,为企业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,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开拓新空间。”赵鹏说。

“集团旗下的津湾广场去年全年通过举办43场商业活动,吸引游客超100万人次,以人气、商气、烟火气照亮‘天津封面’。今年我们将重点推动津湾广场‘优巢选凤’‘腾笼换鸟’,围绕‘城市封面·印象天津’品牌定位,推动形成市区两级联动招商工作体系。”赵鹏表示,2024年,城投集团还将抢抓保障性住房建设、“平急两用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、城中村改造“三大工程”政策机遇,加快推动吴嘴、杜庄城中村改造项目落地。调整优化投资结构,通过股权合作、产业基金等方式,着力扩大新能源、生态环保、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投资布局。不断深化央地合作,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积极筹划储备实施高质量发展项目。

地铁让城市生活更美好,让百姓出行更便捷。天津轨道交通集团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积极寻找增量空间,为百姓提供便捷、高效、智能的轨道交通体系。

如何吸引更多的轨道交通企业来津落户,不断扩大我市轨道交通产业规模?市政协委员、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投资部高级主管翟勇松说,“轨道交通集团作为我市轨道交通产业链的‘链主’企业,发挥引领带动作用,主动服务全市产业招引大局。2023年,轨道交通集团以举办首届天津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促进大会为契机,深入对接轨道交通车辆、通信、信号、供电等核心装备系统龙头企业,筛选意向投资企业31家,并组织企业与相关产业承载区开展专题对接活动,加速投资意向落地,预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,近10家企业实现在津注册投资。”

翟勇松表示,今年轨道交通集团将加大产业招引力度,发挥轨道交通建设、运营和资源开发三大板块合力,持续补充产业项目招引清单,推动我市轨道交通产业成链成群。“轨道交通集团还计划将旗下铭隆大厦打造成为4万平方米的轨道交通产业聚集区,形成聚集效应,为链上企业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,提供优质的办公场景。”

苦练内功提升质量 持续创新管理优化

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坚持把提升质量作为盘活存量、培育增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我认为,加快培育混合式人工智能产业,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,加快推动天津实体经济的智能化转型升级,是天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。”市政协委员,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、首席战略官、首席市场官乔健说。

作为来自科技界的委员,乔健高度关注数字经济发展。“提升发展质量,必须加快新型工业化转型,以进一步提高实体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、产业体量、税收增量、就业容量、环境质量。”她建议,天津应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化发展,积极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形成的产业高地,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。推动产业发展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,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、推广应用先进绿色技术、大力发展绿色供应链,塑造天津产业新的竞争优势。大型行业龙头企业,特别是产业链“链头”企业,应当积极带动和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,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的新局面,从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,支撑实体经济转型升级。

“提升质量,练好内功,要依靠持续科技创新以及提升管理来实现。天士力的成长壮大得益于创新,未来发展同样依靠创新。”市人大代表、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闫凯境说。

他表示,作为现代中药的引领者,天士力坚持用现代科技阐述中药多组分、多靶点的内涵,用智能制造技术解决中药复杂成分的批次间质量一致性问题,用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的循证医学证明中药疗效,打造了从源头发现、新药创制、产业转化到国际开发的全链条研发体系,建立了国际领先以质量数字化为核心的中药智能制造体系。

“提升质量,要在产业新赛道上,塑造发展新动能。我们在全行业首次提出了‘数智中药’理念,将中医药理论知识、临床经验与大数据、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相结合,满足个性化健康需求。”闫凯境表示,天士力将继续坚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,向创新创造型、智慧服务型企业转型,从“以产品制造为核心”向“以产品集群化、产业链体系化的智能制造为核心”升级,打造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大健康产业生态,擦亮中医药自立自强的“名片”。

来源:天津日报